自古以来,酒泉地方就盛行饮酒之风。秦汉时期,生活在酒泉的匈奴、羌、月氏等游牧民族普遍饮酒,并初步掌握了中原以曲制酒的技术。建国后出土的大量简牍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多彩的边塞饮酒风俗画卷:士卒们骑马到张掖、酒泉的“市”上打酒,用谷类酿制曲酒,在烽隧里就着烤鸡、腊肉饮酒。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有饮酒画像砖:高鼻梁、留胡发的少数民族贵族,饮酒时喜欢就烤肉;宾主饮酒,侍女们团扇伺侯,乐师弹琴吹箫助兴。唐宋时,生活在酒泉地区的吐蕃、党项人也喜欢饮酒,举酒盟誓,饮酒作乐,献酒奉迎。酒泉安西榆林窟第。窟中,有一幅西夏酿酒图,图中两妇女正在酿酒,一个添火。一个持钵,灶旁置酒槽、木桶、酒壶。
肃北蒙古族招待客人的青稞酒、马奶酒,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酒文化与农耕民族酒文化融合成酒泉文化的主体。酒泉肃北、阿克塞广大游牧民族,酒是他们日常饮料,由于居住在高原,气候寒冷,饮酒可御寒,同事借此体现他们豪爽的民族特点。
酒泉,以祁连山的雪水灌溉成为千里沃野。它仓禀丰足、牛马布野的富饶景象、给人以粗狂的、婉约的不同的美,使人豪情奔放,饮酒之风盛行时自然。